同学、老乡、战友相互思念,聚在一起,这在当今不是新鲜事,却不是每次聚会都会令人印象这样深刻。
那是若干年前与爱人一起赴宁波与他的军校同学聚会。一路上,爱人很兴奋,讲他如何选择了当兵,成为一名军人;讲他如何熬夜打着手电筒学习,考上了重庆军校。他说:“在中国,不是任何适龄青年都有幸穿上绿色军装。”那军人的情结、军人的足迹、军人的故事像一幅幅画面或闪过或定格,都留在脑海里。
傍晚时分,老师、同学和同来的夫人们汇聚一堂,60多人的场面就如上百人的聚会,那一双双牢牢握住的大手,那一对对噙满泪光的眼眶,那一句句久别重逢的问候,使我眼圈湿润了。他们分别来自北京、上海、陕西、江苏、山东、湖北、浙江、重庆、辽宁、黑龙江等地,为了一个共同的思念走到了一起。当年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,如今鬓角已有白发,行动略显迟缓。昔日的军人,如今已经是脱了军装的百姓,但我看得出也感受得到,他们依旧是军人,那爆发在心中的激情,那绵绵不断的思绪仍继续澎湃着。
军人在一起,无歌不爽快,无歌不振奋,于是军歌四起,弥漫在大厅内。爱人是比较喜欢唱歌的,况且他军歌唱的也不错,大家都爱听。他唱歌时那种兴奋情绪经常能感染听歌的人,即使平日里从来不唱歌的人都会在他的影响下,跟着唱出声来。
军歌只有这个时候唱,才会那样豪迈,那样动人心魄。
军歌只有这个时候唱,才会那样激动,那样感同身受。
军歌只有这个时候唱,才会那样令人浮想联翩-----
爱人的一首“小白杨”,把在场的昔日军人唱出了泪水。
一首“当兵的人”,把在场的夫人们唱出了几分豪情。
也许岁月的痕迹并不陌生,也许生命的故事依旧感人,于是他们陶醉并快乐着。我沉醉其中,看着他们推杯助盏,体会并享受着这个对我来说不多见的时刻。不知为什么,我有时会欣赏他半醉半醒时“放纵”的样子,这种放纵一生中能有几回呢? 想当年60名军人列队操场,开始了军校的生活。如今相聚在一起的也就30多人,真是分别容易再见难啊。
离开宁波的那个夜晚,是在靠海的船上度过的。夜,清澈明亮;船,灯光辉煌;水,波光粼粼;人,难舍难分。军歌再一次响起,那军歌像号角,伴戎马倥偬风云变幻;那军歌如精神,助鼓舞士气凝聚力量;那军歌似岁月,留一路征尘铭刻心中。
坐在回北京的火车上。望着窗外不断隐去的山河、桥梁;不断掠过的树丛和田野;看着身旁熟睡的爱人,心里暗暗地想,恐怕这个时候他还在梦里回味吧!
此时,我突然意识到,原来大家夫妻三十多年一路走来,除了他所拥有的智慧和胸怀外,我一直也被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军人气质吸引着。
我很自豪,因为父母、哥哥和爱人都曾是军人,也许是因为这军人的情结,三十五年前大家登记结婚的日子就选在了八·一建军节。
(崔晓红)
【关闭】 【打印】 |